夸的沈知澜还怪不好意思的。

他这边正巴巴等着索引目录的反馈,是否有效,每一天都过的度日如年,好容易熬过了十天时间,到了验收成果之时。下学后,他迫不及待的去了藏书阁,巴在柜台上等着他们的反馈。

藏书阁的学徒露出尴尬笑容,“这十日里,借阅过农书的人数是,零。”

“什么,零?”

沈知澜掏掏耳朵,险些以为自己听差了,“零?”

对方把登记册子转了过来,让沈知澜自己看。沈知澜迫不及待把登记册从头翻到尾,发现对方没有糊弄他,真的是零。

一个巨大的鸭蛋砸到沈知澜头上,砸的他头晕眼花,偏偏跟来的小伙伴还在使劲往前挤,说要看个清楚。

沈葵听的最清楚,见沈知澜怂拉着脸,拼命安慰他,“没关系没关系,这不是才刚开始吗?或许再过段时间,借阅的人就多了。”他自己也觉得,目录这东西挺好的呀,想不通为什么会没人看。

沈潭也随声附和,“对,是他们不识货!”

他们两都觉得目录实用,怎么会没人看呢?

沈知澜被他们感动的呀,都快哭了,他吸了吸鼻子,“不用安慰我了,我心里其实有数,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。”出现问题就找到问题,解决问题嘛,沮丧可解决不了任何事。

新闻传播的要素即传播者,受众和信息。信息有了,传播者也有,京城百姓谁不知道?那出问题的应该是受众。

沈知澜对管事说,“这本登记册是最近一个月的吗?”

“是本月的,公子还要看前几个月的吗?”

“拿前三个月的就行。”

前三月正好包含春耕,如果这段时间都没人借阅农书,说明问题就在这上面。

沈知澜跟沈葵沈潭一人一本翻阅,最后只找到寥寥数条的借阅记录,一看细则,发现还是农官借的。

压根就没有百姓来借农书嘛!

沈葵好像明白什么,“城内的百姓不需种地,城外的百姓才要种地,偏偏他们身在城外,压根不知道这些消息!”

“所以才没人借阅的!”沈潭补充。

“对啊!原来是这个缘故!”沈知澜眼睛发亮,“既然这样,我就有法子了!”

山不来就

章节目录